本報倫敦1月26日電 英德艾滋病病毒聯(lián)合研究小組根據(jù)數(shù)百張HIV病毒圖片,并利用計算機程序對其進行分析研究,首次獲得艾滋病病毒三維立體結構圖,近日公布于《結構》(Structure)雜志。研究人員認為,該成果有助于科學家了解艾滋病病毒的生長過程。
艾滋病病毒是目前地球上最致命的傳染性病毒之一,雖然它比人類的紅血球還要小60倍,但迄今為止已奪去了近2500萬人的生命,還有4000萬人受到感染,預計今年還將有300萬人死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由蛋白質、膜及遺傳物質組成,大小僅為15到3000納米左右,盡管科學家對艾滋病的研究已長達數(shù)十年,但由于其結構復雜善變,科學家對HIV病毒的三維結構一直不甚了解。
由牛津大學威爾康信托人類基因研究中心的斯蒂芬?富勒教授及其在慕尼黑和海德爾堡的德國同行組成的聯(lián)合研究小組,以70多個處于傳染期的艾滋病病毒為拍攝對象,獲得數(shù)百張圖片,并利用計算機程序將這些病毒的X光斷層掃描圖片疊合在一起,形成了HIV的三維結構圖。研究人員還由此發(fā)現(xiàn)了艾滋病病毒的一些共同特征:艾滋病病毒均由一個橫跨病毒膜的不對稱棺狀核組成,其中含有遺傳物質。病毒膜的外部有釘狀結構,有助其附著和結合到人體正常細胞上去。病毒在侵入人體正常細胞前,先復制近2000個稱之為GAG的結構蛋白,形成類似車條狀的結構,利用宿主細胞的細胞膜包裹住病毒棺狀核,1/3左右的GAG結構蛋白形成病毒的蛋白外殼。當棺狀病毒核進入到人體的正常細胞后,病毒核爆開,釋放遺傳物質。
艾滋病專家羅杰-培伯迪認為,搞清艾滋病病毒的三維結構十分有價值,它可以幫助人類了解更多的有關艾滋病病毒感染過程的信息。對于艾滋病病毒的知識,人類了解得越多,才有可能開發(fā)出有效的治療手段,并最終治愈該疾病。何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