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6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北京中南海會見出席首次五國能源部長會議的各國代表團團長。當日,中國、印度、日本、韓國和美國五國能源部長會議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開幕。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近年來,為了保證經濟快速發(fā)展,實現自身的崛起,中國和印度都十分重視能源安全的問題。作為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開展中印之間的能源合作,符合兩國的共同利益。這種合作不僅有利于避免兩個崛起中大國之間的不良競爭甚至惡性競爭,有利于減少外交和經濟資源的不必要消耗,也有利于減少國際金融危機的劇烈沖擊,特別是保證后危機時代的經濟復蘇和快速增長。
進入2010年以來,美國金融危機引發(fā)的全球經濟衰退似乎已經接近尾聲。在新的一年中,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將走在復蘇的前端,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發(fā)動機。在這種情況下,中印之間的能源合作將再一次引起關注。
一、日益嚴峻的能源壓力
從印度的情況來看,它是一個能源資源相當貧乏的國家。盡管其煤炭儲量在世界排在第四位,僅次于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但是高效能源儲量即石油和天然氣的儲量卻明顯短缺。截至2004年,印度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只有7億噸,天然氣為9200萬億立方米,分別相當于世界已探明儲量的0.43%和0.51%。 2007年,印度石油部長艾亞爾宣布,印度的石油儲量為16.6億噸。即使這樣,按照11億人口計算,人均儲量只有1.5噸,尚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2。目前印度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已超過75%。進口數量的增加,特別是石油價格的猛漲,使印度消耗了大量寶貴的外匯資產,成為印度外貿平衡的沉重負擔。據印度官方推論,石油價格每上升5美元,印度的經濟增長率就會下降0.5%,通貨膨脹率增加1.4%。石油已經成為影響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因素。正如印度總理曼莫汗·辛格所說,“能源安全已經成為僅次于糧食安全的嚴重問題。”
二、不斷進取的能源外交
為了防止國際油價劇烈波動對經濟的影響,印度國有石油公司從90年代中期便開始積極購買國外石油公司或油氣田的所有權。1996年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成立了專門負責購買和開發(fā)海外資產的子公司——維迪什公司,以購買石油上游資產。該公司的規(guī)劃相當龐大,準備到2025年將其海外石油產量增加到6000萬噸。目前,印度石油公司在很多國家都購買了石油資產,例如在美國;俄羅斯;非洲的埃及、加蓬、利比亞、尼日利亞、蘇丹;亞太地區(qū)的澳大利亞、東帝汶、越南;中東的伊朗、伊拉克、阿曼、卡塔爾、敘利亞、也門;南美的巴西、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幾內亞比紹共和國等。
從2001年至2008年,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已經斥資110億美元,投向蘇丹、俄羅斯、越南、伊朗、伊拉克和緬甸的14個石油和天然氣項目的開發(fā)與建設。例如,2001年2月,印度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與俄羅斯簽署長期協議,印方將投入17億美元,獲得薩哈林油田20%的開采權,這是印度對外投資中的最大手筆,突出表明它對獲得海外油氣資源的高度重視。經過幾年的運作,該項目已經獲得現實回報,2005-06年度已開始向印度國內供油。同年,該公司還在越南的天然氣項目中獲得45%的開采權,2002-03年已向印度供氣。2004年,它在北非的蘇丹采取合資方式開采當地石油資源,即向加拿大塔里斯曼能源公司購買其控股的“大尼羅河項目”25%的份額。此前,中國公司已從美國西洋公司購買了其中的股份。
2004年年底,印度邀請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雙方簽署了能源合作協議根據這項協議,印度將向俄羅斯的兩個油田投資30億美元,其中15億投到薩哈林3號油田,另外15億投到俄羅斯與哈薩克斯坦在里海合資的“庫爾曼加茲”油田。2005年1月,印度與厄瓜多爾發(fā)表聯合聲明,表示兩國要加強合作,共同開發(fā)厄國的油田。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已出價收購加拿大能源公司在厄石油資產。2005年4月,印度邀請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訪印,雙方簽署了6項能源合作協議,其中包括兩家印度企業(yè)購買委內瑞拉一座油田49%股份的協議。2006年初,印度與烏茲別克斯坦簽署兩項關于能源合作的協議。
此外,印度的國有石油公司還與國內外私營和國營公司建立“伙伴關系”,共同開發(fā)海外的油氣資源。例如,2005年7月,印度石油和天然氣公司與鋼鐵大王米塔爾合作,共同在中亞和非洲實施勘探、開發(fā)和生產項目。2005年12月,信實工業(yè)有限公司與中國海洋石油公司達成協議,共同在非洲進行石油勘探。
在印度政府的能源戰(zhàn)略中,目前正在認真探討從西、東、北三個方向取得寶貴的油氣資源。也就是說,它正在積極探討和推動從西亞、中亞和緬甸三個方向鋪設抵印輸氣管道的計劃。如果在地圖上進行標識,我們不妨將其稱之為油氣來源的T型設想。所謂西線,就是鋪設從伊朗經巴基斯坦至印度的輸氣管道;所謂東線,就是鋪設從緬甸經孟加拉國至印度的管道(替代路線為繞道印度東北地區(qū),然后徑向印度內地以避開與之關系不佳的孟加拉國);所謂北線,就是鋪設從土庫曼斯坦經阿富汗再經巴基斯坦至印度的管道(替代路線為從中亞經中國新疆至印度)。
從目前情況來看,西線進展進快。印度和伊朗已經達成諒解,計劃鋪設一條總長達2775公里、造價為41.6億美元的管道。該管道建成后,印度每年將從伊朗進口500萬噸天然氣(價值400億美元),其成本將比海上運輸或海底傳輸低75%左右。盡管美國已經對此表示極大不悅,并致信印度外交部,要求后者停止與伊朗的合作計劃,否則將依據《達馬托法》實施制裁,但印度的態(tài)度相當明確,那就是繼續(xù)積極推動該線管道。用印度石油公司總裁的話來說,要求印度的最高利益屈從美國最高利益是沒有道理的。
東線的情況也比較樂觀。2004年,印度幫助緬甸在安達曼海域發(fā)現儲量高達14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2005年2月,印度與緬甸和孟加拉國能源部長就修建管道一事達成諒解,計劃鋪設從緬甸經孟加拉國至印度的輸氣管道。該項目預計投資10億美元,每年可向印度供應6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為爭取孟加拉國的同意,印度正在通過各種渠道說服孟加拉國,允諾每年向孟支付大約1億美元的過境費,并劃出兩條陸地走廊為孟從尼泊爾和不丹進口電力和其他商品提供便利。
北線的設想難度較大。印度與中亞國家的關系一向較好,近年又不斷加強對中亞外交的力度,其深層的考慮就包括獲取中亞的油氣資源。但是,由于此線涉及的因素更為復雜,特別是要通過戰(zhàn)亂仍未解除的阿富汗,且要通過高海拔的克什米爾,無論技術可行性、經濟可行性和可供油氣量都存在難以估量的變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