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鼠挖洞形成的土丘破壞了草原的植被
內蒙古貢格爾草原上密布的鼠洞
據(jù)內蒙古自治區(qū)草原工作站統(tǒng)計,截至5月25日,全區(qū)草原發(fā)生鼠害的面積達到9821.68萬畝,其中嚴重危害面積4245.96萬畝,接近44%。
每公頃草地最多有2800個鼠洞
在內蒙古烏拉特草原生活了40多年的牧民蘇雅拉圖從來沒見過這么多的老鼠。他說:“到處是老鼠洞,都不敢在草原上騎馬了,馬蹄要是陷進去很容易摔倒?!?/p>
入春以來,烏拉特草原發(fā)生天然草原鼠害800多萬畝,嚴重危害面積已達415萬畝。鼠害危害區(qū)域主要集中在烏拉特前旗、中旗、后旗和磴口縣的荒漠半荒漠草原,每公頃最高有效洞口數(shù)達2800個。
每公頃2800個有效鼠洞口是個什么概念?據(jù)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草原工作站工作人員介紹:“以長爪沙鼠為例,按照《草原主要害鼠危害分級表》的規(guī)定,每公頃650個以上有效洞口已經(jīng)是重度危害,而每公頃1000個有效洞口以上算是極度危害。你可以想見2800個洞口的嚴重程度?!?/p>
據(jù)統(tǒng)計,目前內蒙古全區(qū)12個盟市全部有鼠害發(fā)生,涉及27個旗縣區(qū)。從最東部的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右旗、新巴爾虎左旗和鄂溫克族自治旗,到中部錫林郭勒盟的阿巴嘎旗、蘇尼特左旗、錫林浩特市、正鑲白旗、太仆寺旗,一直到最西邊的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前旗以及阿拉善盟各旗縣,大部分牧業(yè)旗縣都成了鼠害重災區(qū)。
巴彥淖爾市草原站的副站長樊強告訴記者,在無鼠害示范縣烏拉特前旗,今年鼠害面積達到100萬畝,嚴重鼠害面積為75萬畝。
樊強說,用飛機防治效果最好,一個架次可裝藥800公斤,防治5萬畝。通過對近日飛機防治區(qū)域的觀察,發(fā)現(xiàn)洞外已經(jīng)看不到老鼠,但在未防治區(qū)域內的洞群周圍仍有很多老鼠。
布氏田鼠和長爪沙鼠危害最大
內蒙古草原上棲息著50多種鼠類,對草原形成大面積危害的鼠類僅有幾種,其中最主要的是布氏田鼠和長爪沙鼠。
布氏田鼠主要分布在典型草原地區(qū),曾在內蒙古的呼倫貝爾和錫林郭勒兩個地區(qū)分別形成兩次大爆發(fā)并造成嚴重危害。布氏田鼠挖掘能力很強,每一洞系有洞口7-8個,多則20-30個。這些洞口在地面形成向心的洞系,其上被拋出的浮土覆蓋,形成特殊的土丘景觀。土丘覆蓋了多年生牧草對草場生產力破壞嚴重。布氏田鼠不冬眠,秋季要儲存大量牧草,每一洞系的存草量可達10公斤以上,大量牧草被拖入洞穴,導致家畜越冬困難。
長爪沙鼠則主要分布在半荒漠草原向荒漠化草原過渡的地帶,即錫林郭勒盟西部與南部、烏蘭察布市、鄂爾多斯市和巴彥淖爾市的部分地區(qū),歷史上也曾有過幾次大發(fā)生。長爪沙鼠以植物的綠色部分和種子為食,尤為喜食顆粒較大的種子,秋收時將大量的種子拖入洞內儲存,造成牧草嚴重減產。內蒙古陰山地區(qū)因其危害年均減產10%-20%,嚴重時達50%以上。
除了這兩種害鼠外,內蒙古還分布有大沙鼠和草原鼢鼠。大量害鼠不僅大肆啃食剛返青的牧草,嚴重阻礙牧草正常生長,極大減少了草場的生物單產,與牲畜形成爭草之勢,還因其盜洞行為嚴重,破壞土層結構和牧草根系,造成大面積草場退化、沙化,破壞草地生態(tài)平衡。
草原生態(tài)破壞是引發(fā)鼠害主因
研究表明,草原植被覆蓋度和植被高度是鼠類選擇棲息地的主要限制因素,當植被達到一定高度時,即不適應鼠類棲息。也就是說,草原的植被越好,越不利于鼠類生長;草原的植被越不好,鼠害就越猖獗。長期超載過牧導致草原退化,正是引發(fā)鼠害的根本原因。
內蒙古草原工作站高級畜牧師、草原鼠害防治專家喬峰舉例說,布氏田鼠一般生活在草被非常低矮、接近裸露的地方。在錫林郭勒盟,以前草長得很高,布氏田鼠只能生活在個別的窄小地區(qū)。但是,由于近年連續(xù)干旱,草場嚴重退化,布氏田鼠的家園迅速擴大。它們不僅吃草,而且挖掘洞穴,更加劇了草原沙化。而草原的沙化又為長爪沙鼠提供了理想的生活和繁殖條件,它的一個洞系就可挖出成噸的沙土,短期內就能造成草原沙漠化。
于是,形成了一個可怕的惡性循環(huán)。連年干旱、過度放牧導致草場退化了,草兒不長了,老鼠更多了;老鼠活躍了,草兒更不長了;沒有了草,沙化也就進一步加劇了。鼠害的發(fā)生和蔓延,敲響了大草原生態(tài)惡化的警鐘!
與此同時,捕食鼠類的天敵減少,使鼠類更加泛濫。在蘇雅拉圖的記憶中,20年前,自家的草場里不時有狐貍、老鷹、蛇出沒,它們都是捕食鼠類的能手,現(xiàn)在根本見不到這些動物的影子。
近幾年來環(huán)境污染嚴重,尤其是劇毒農藥的廣泛使用使許多動物受害。有的殺鼠劑具有二次中毒性質,許多鼠類的天敵在吃了中毒鼠后也中毒身亡。再加上人們亂捕濫殺天敵動物,使鼠的天敵逐年下降,有的處于瀕危狀態(tài),從而為鼠類的大量繁殖提供了可趁之機。
鼠害蔓延加大了鼠疫流行風險
鼠害的發(fā)生和蔓延,不僅讓成群的牛羊沒有了好的飼草,更帶來了可怕的鼠疫風險。
截至5月23日,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察哈爾右翼后旗、商都縣、化德縣,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二連浩特市、鑲黃旗、西烏珠穆沁旗、蘇尼特右旗,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等5個盟市14個旗縣市先后發(fā)現(xiàn)動物鼠疫鼠間流行。為此,內蒙古衛(wèi)生廳緊急部署嚴防人間鼠疫的發(fā)生。
事實上,內蒙古一直是鼠疫的嚴重流行區(qū),有鼠疫疫源旗縣54個,占全國疫源縣總數(shù)的1/4,疫源面積達33.7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疫源面積的近1/3。2005年以來,內蒙古未曾發(fā)生過人間鼠疫,但鼠間鼠疫疫情頻發(fā)不斷,疫情多靠近人口密集地區(qū)、交通要道、旅游區(qū)等重要地區(qū),呈現(xiàn)點多面廣、流行強度高等特點,對人群的威脅較大。
目前,內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已派出專業(yè)技術人員5組15人次分赴疫區(qū),指導各地密切觀察疫情動態(tài),及時有效進行疫區(qū)處理,控制疫情擴大蔓延;在疫區(qū)居民中普及鼠疫防治知識,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引導和鼓勵大家積極主動參與鼠疫防治工作。
鼠害防治需納入國家規(guī)劃
針對今年草原鼠害對草原破壞嚴重、防治難度大的特點,內蒙古自治區(qū)按照集中連片、重點防治的原則,以保護草原生態(tài)環(huán)境為核心,采取生物、生態(tài)、化學、物理等多種措施進行綜合防治。截至5月25日,內蒙古共完成春季草原滅鼠面積1879.79萬畝,使得重點地區(qū)鼠害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資金缺口巨大,滅鼠面積僅占危害面積的19.1%,大面積未防區(qū)域內鼠害繁衍擴散的隱患并未消除。
此外,鼠情預測預報體系不健全,技術力量薄弱也是鼠患防治難以到位的重要原因。內蒙古東西部草場類型差異明顯,地形地貌復雜多變,測報難度大,加之各級業(yè)務部門專業(yè)技術人員缺乏,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缺少必要的測報儀器、交通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草原鼠害測報和防治工作。
“建立完備的鼠情監(jiān)測體系十分重要,建議國家將草原鼠害預測預報與防治體系納入規(guī)劃。”內蒙古農牧業(yè)廳草原工作站植??瓶崎L張卓然說。
更令人擔心的是,布氏田鼠、長爪沙鼠等鼠類近年來增強了抗藥能力,傳統(tǒng)滅鼠藥物殺傷力明顯減弱,滅鼠亟須使用技術含量更高的藥物。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錫林郭勒盟草原等鼠害重災區(qū),過去主要在荒漠半荒漠草原危害的長爪沙鼠正向北入侵,與布氏田鼠成為了混生鼠,它們對草場的破壞強度勢必更大,防治也更加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