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折服民俗專家
為了神舟會申遺,吳志堅將拍攝的照片,送給了武漢大學民俗專家李惠芳。
看完照片的李惠芳頗感震撼,她深知民俗文化價值意義,隨后萌發(fā)了到西塞山看看的想法。
參加神舟會的李惠芳,很快被淹沒在人群里。她發(fā)現(xiàn),此時的道士洑,整個村子發(fā)生的一切,都和神舟會有關:
村口張貼的各式告示,內(nèi)容是會期程序編排,村頭墻上各種公約、告示、輪值名單、以及戲碼海報;祭祀隨處可見,尋常百姓,商鋪旅店,凡是有人的地方,必然設有祭祀的神壇,供奉果品,甚至停在路旁的大卡車腳踏板上,也設有香爐,冒出縷縷青煙……
李惠芳說,道士洑村村民這種參與意識和表現(xiàn)的熱情,在其他地方根本見不到。
“你不能不佩服民眾的組織才能和自律精神”。
更讓她覺得可貴的是,西塞神舟會保留了端午節(jié)習俗最原始的形式。
在李惠芳看來,端午節(jié),并非僅有龍舟、屈原等意象。
“神舟會向我們清楚傳達出:古代民間生活智慧方面的諸多信息?!崩罨莘奸_始力推西塞神舟會,她建議將其與秭歸屈原故里端午習俗一道申請國家級非遺,這一項民俗得以進入人們的視野。
時代變化端午入國家非遺名錄
事實上,非遺保護與時代背景無法分割。
李惠芳介紹,全球現(xiàn)代化、工業(yè)化進程加速時期,導致文化逐漸趨同,保護文化的多樣性刻不容緩,非遺才受到重視。
上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中國組織過民間采風和調(diào)查,民間音樂、舞蹈、戲劇、曲藝、民間文學等單項的集成、志書。然而,上世紀80年代的采風,雖然搶救了很大一批民間文化遺產(chǎn),但那次采風偏重于“文藝”,而非“文化”,民俗沒有納入其中。
進入新世紀,現(xiàn)代化和工業(yè)化步伐更快,非遺保護更為迫切。2003年2月19日,中國民間文化遺產(chǎn)搶救工程啟動,這為神舟會出頭創(chuàng)造了機會。
此后,西塞神舟會最終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那一天,吳志堅喝醉了。
申遺成功引來專家擔憂
申請世界非遺成功,并未讓關心西塞神舟會的人釋懷。
在李惠芳看來,非遺申請成功后,當?shù)卣绻M行旅游開發(fā),最讓人擔心的是如何協(xié)調(diào)開發(fā)與原生態(tài)保護之間的矛盾。
李惠芳分析說,專家學者希望當?shù)卣軌蛘J識民間文化遺產(chǎn)的價值,保護好民間文化遺產(chǎn);而地方官員,可能會借助這些遺產(chǎn),推動地方發(fā)展。
當專家擔憂的時候,對于道士洑村村民游仁喜來說,神舟會沒有改變。
今年,游仁喜獲準帶薪請假兩個月,安心扎神舟會上最為重要的“龍形神舟”。他是這一帶扎船工藝的唯一傳人。小時候,外公扎船,他打下手,不知不覺學會了這門手藝。在道士洑村,端午節(jié)時,村民都會放下手里的活兒。無論在千里之遙,還是留守村中,他們都會從四面八方歸來,參加神舟會。
西塞神舟會傳至今日已有千年,道士洑村村民也學會了與時俱進。他們會在站滿各路神仙的神舟船頭,插上一面小國旗,會奏著流行歌曲,為神舟巡街伴奏。
今年端午,龍舟巡游,李惠芳從船里拿了一雙圓頭小鞋。當?shù)胤窖岳铩靶印迸c“孩子”同音,拿鞋意味著可以得到送子娘娘的保佑。
李惠芳祈禱早日抱上孫子。
□本報記者 朱柳笛湖北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