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識] 黃河三角洲
現在所指的黃河三角洲含東營和濱州兩市
廣義的指北至中國天津市、南至廢黃河口、西起河南省鞏義市以東黃河沖積泛濫地區(qū);狹義的指1855年以后,黃河在山東省利津縣以下沖積成的三角洲以利津為頂點,北到徒駭河口,南到小清河,呈扇狀三角形(半圓形)。扇形半徑近80千米,面積5450平方千米。地面平坦,海拔10米以下。三角洲頂部和中部土壤脫鹽較好,已發(fā)展為農作區(qū)。海拔4米以下的沿海低地,地下水位高,土壤鹽漬化嚴重,大部仍為荒地。入海的泥沙約有40%在河口附近淤積,形成攔門沙、沙嘴及其兩側的爛泥灣。海岸線平緩。爛泥灣內水深1~2米,浮沉受潮水沖淤影響,漂游不定,魚餌特別豐富,是魚類產卵的良好場所。黃河尾閭由于泥沙淤積,河床變高,排洪不暢,或凌汛冰塞壅水或人為原因,入海水道經常改變,自1855年,已知南半部大致有16次,北半部有10次,平均約8年改道一次?,F在的黃河入海口是1976年5月形成的。三角洲位于地殼長期下沉區(qū),第三紀即有石油形成。
黃河三角洲地域遼闊,自然資源豐富,是一塊有待于開發(fā)的處女地。建國以后,農林牧漁業(yè)有了較大發(fā)展,在三角洲上相繼建立了一些農場、林場和軍馬場,特別是從六十年代開始,陸續(xù)開發(fā)了勝利、孤島、河口等油田,成為我國第二大油田。1983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了東營市,標志著黃河三角洲的開發(fā)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黃河三角洲,以墾利縣寧海為軸點,北起套爾河口,南至淄脈河口,向東撒開的扇狀地形,海拔高程低于15米,面積達5450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年輕的陸地?,F代黃河三角洲是1855年以來,黃河沖積作用形成的沖積扇。
根據2008年山東省政府出臺的《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tài)經濟區(qū)發(fā)展規(guī)劃》內容,黃河三角洲地區(qū)地域范圍包括東營和濱州兩市全部以及與其相毗鄰,自然環(huán)境條件相似的濰坊北部寒亭區(qū)、壽光市、昌邑市,德州樂陵市、慶云縣,淄博高青縣和煙臺萊州市。共涉及6個設區(qū)市的19個縣(市、區(qū)),總面積2.65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的六分之一。2006年區(qū)內總人口983.9萬人,地區(qū)生產總值3256億元,分別約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和七分之一。
(作者:李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