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今天(19日)從湖北省宜昌市水產局獲悉,國家投資1000多萬元,在“水中熊貓”中華鱘的唯一產卵地建設的救治監(jiān)測中心,日前正式投入使用。
據宜昌市水產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新建的中華鱘保護區(qū)救治監(jiān)測中心占地20畝,建有中華鱘救治池、孵化放流池、畜養(yǎng)池等配套設施。這將對中
華鱘受傷救治、進一步掌握其繁殖規(guī)律提供極大的幫助,使中華鱘資源得到實質性的恢復和發(fā)展。
中華鱘在地球上生存了約一億四千萬年,是當今世界現存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譽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中華鱘是一種大型洄游性魚類,每年夏秋之際,成群結隊的中華鱘由長江口外的淺海域洄游到長江中上游產卵繁殖,然后游回大海中生長。
1982年,湖北宜昌附近的葛洲壩大江截流后,中華鱘天然產卵場地被截斷,其生存環(huán)境受到極大破壞。為保護這一珍稀水生動物,長江上游的宜昌和下游的上海分別建立了中華鱘自然保護區(qū)。長江上游中華鱘自然保護區(qū)在葛洲壩至蘆家河淺灘之間,位于三峽工程下游約38公里,保護區(qū)全長80公里,水域面積約80平方公里。 (夏靜 肖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