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杜小姐最近很關心國際油價。不過,跟普通人不一樣的是,每當國際油價上漲時,她的心情就會非常之好。
而7月9日國際油價從145美元峰值大跌近10美元的時候,杜小姐就有些坐立不安。
把杜小姐的心情,與國際油價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是她在去年的一份投資。通過某家外資銀行的石油期貨掛鉤結構性存款,杜小姐投資了10萬美元在石油期貨指數(shù)上。全球油價只要上漲,杜小姐就可以有一份投資收益。從去年開始到目前為止,暴漲了一倍的全球油價,已經(jīng)讓杜小姐獲利相當不菲。
杜小姐說,不知道像她自己這樣的投資者有多少位,她覺得有些孤獨。
其實,她一點都不孤獨。
“這樣的投機資本足足有2600億美元。我個人的看法是,全球糧食與石油產品價格的暴漲到目前這個高位,原兇就是這些投機資本。這種對大宗商品期貨的過度投機給全球經(jīng)濟都帶來很大的危害?!?/p>
7月7日的凌晨4點,當記者采訪到大洋彼岸的Michael. Masters的時候,他這樣說。
Michael. Masters是以他命名的Masters Capital Management對沖基金的投資組合經(jīng)理。最近,Michael一夜之間成了期貨交易圈內的“名人”——因為這位對沖基金經(jīng)理,這個12年來一直以“投機”為生的人,突然走上了美國國會的聽證會,以一名資深投機者的專業(yè),揭露“投機資本”對全球油價的操縱方法。讓華爾街嘩然。
2600億美元的投機資本
在美國國會的聽證會上,Masters用極其洗煉的語言、嚴密的邏輯和大量計算,揭示了連美國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都說不清的投機資本與高油價之間的關系。
首先,在供需的基本面上,2006年以來的這次石油高漲,與石油供應無關。1973年席卷全球的石油危機和價格暴漲,是因為中東國家主動減少了供應。而這次石油價格高漲中,石油供應是一直很穩(wěn)定并且還在增長。另外,新興經(jīng)濟體,如中國和印度的石油需求,也是在穩(wěn)步增長,并且未來的需求也是可以預期。在供需均可預測的情況下,是什么推動了2002年就開始的這一輪暴漲?
“答案就是國際性的投機資本過度涌入。他們是期貨市場的新玩家。更為準確的說,是全球投資基金、養(yǎng)老金、主權基金,大學基金,以及其它的機構投資者,進入了期貨市場,并推高了糧食和石油這些大宗商品的價格。”Masters在聽證會上說。而投機資本的涌入,如果只是用傳統(tǒng)的監(jiān)管方法,是看不出端倪的。
“我們可以把這些機構投資者簡稱為指數(shù)投資者。因為他們投資于紙面上,并不參與實際的石油交割。市場上永遠都有做多和做空,所以利用凈頭寸?!?/p>
Masters用的是較為簡單的方法,利用公開數(shù)據(jù)。找出了這些“指數(shù)投資者”的軌跡——2003年年底,在25種大宗商品期貨指數(shù)上的投資凈頭寸,僅有130億美元。而到了2008年,投資在這25種大宗商品期貨上的投資凈頭寸達到了2600億美元。5年之內,激增了20倍。25種大宗商品期貨指數(shù)在5年的時間里漲幅達到183%。因為期貨市場的作用就是價格發(fā)現(xiàn),所以,在所有的期貨市場里,都是期貨價格決定現(xiàn)貨價格。所以,可以看到,同期,大宗商品與期貨緊密相連的現(xiàn)貨價一起緊密的跟隨期貨上漲。
簡而言之,這新增的2600億美元“指數(shù)投資者”,先是推動了25種大宗商業(yè)期貨價格,然后,高漲的期貨價格傳導到現(xiàn)貨價格,造成全球糧價及油價高漲。這些投資資本就是全球糧價及油價真正“原兇”。
Masters進一步指出,根據(jù)“指數(shù)投資者”的投資方法,可以看出他們對價格的影響力有多大——“指數(shù)投資者”會在市場上買進原油期貨合約,通過“掃貨”的方式,來拉高期貨合約。所以,可以根據(jù)“指數(shù)投資者”在期貨合約上的凈頭寸,看出他們的“倉位”。
根據(jù)標普,高盛,以及CFTC的公開市場數(shù)據(jù),Master對比了2003年1月1日期貨市場的合約總數(shù),與2008年期貨市場的合約總數(shù)。得出的結論也很驚人——5年里,中國的石油需求從1.88億上漲到2.8億桶,上升了920萬桶。而同期,“指數(shù)投資者”們凈買入的石油,有848萬桶。也就是說,過去5年里,指數(shù)投資者們憑空給市場增加了整整一個中國的石油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