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范政鑒》十二卷。
宋拓本《絳帖》。
《資治通鑒》手稿殘卷
曾經(jīng)乾隆收藏
宋拓本《絳帖》。孫俊介紹說,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手稿殘卷,這部殘卷中的內(nèi)容,并非和我們目前看到的書一模一樣,而是一份提綱,上面有修改,還有一些避諱字,比如有的字為了避諱會缺少一些筆畫,這部殘卷也經(jīng)過了許多名家的收藏,在古籍左上角有一方“乾隆御攬之寶”的印記,它經(jīng)過了乾隆皇帝的收藏。
還有一本和司馬光《資治通鑒》手稿殘卷一柜展示,與其等量級珍貴的古籍叫《洪范政鑒》,是宋代宮廷內(nèi)府寫本,是供皇帝治國參考的書籍,字跡異常漂亮。書中也有“御府圖書”等藏書印,是被明代國家圖書館類機(jī)構(gòu)收藏。其中,還有一方藏書印為“唐元秘籍孤本”,它是著名藏書家傅增湘花萬金從一位貴族子弟完顏景賢手中買得,當(dāng)時,完顏景賢高價出售此書,許多藏家因賣價太高買不起,傅增湘賣掉了自己的部分藏書買得此書,后捐贈給國家圖書館。
《四庫全書》、《永樂大典》均現(xiàn)身展覽
文津閣《四庫全書》此次也獻(xiàn)身展覽,“經(jīng)”、“史”、“子”、“集”四部,分別用青色、紅色、藍(lán)色及棕色四色來區(qū)分。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百科全書,纂修于清朝乾隆年間,所收之書幾乎囊括了先秦至清乾隆之間各類重要的典籍,內(nèi)容涵蓋傳統(tǒng)文化的各個方面。共收書3503種,36000余冊,分裝6000余函,按照“經(jīng)”、“史”、“子”、“集”四部收藏。先后抄成7部,藏于北京故宮文淵閣、沈陽故宮文溯閣、北京圓明園文源閣、承德避暑山莊文津閣(上稱“北四閣”),以及鎮(zhèn)江文宗閣、揚州文匯閣、杭州文瀾閣(稱“南三閣”)。其中文源閣藏本被英法聯(lián)軍焚毀,“南三閣”除文瀾閣藏本殘留少數(shù)外,全都?xì)в谔杰姂?zhàn)火,只有文淵閣、文溯閣、文津閣藏本至今保存完整。
在《四庫全書》旁展示的為內(nèi)府錄副寫本《永樂大典》?!队罉反蟮洹房芍^古代最大百科全書,收錄了古代各類典籍七八千種。原本寫錄了一部,藏于南京文淵閣,永樂十九年運抵北京,藏于文樓,嘉靖年間宮中大火,險遭不測,嘉靖皇帝詔命謄寫了一部副本,正本存于文淵閣,之后下落不明。副本如今也僅余400余部,不足原書的百分之三,星散藏于世界各地,其中200余部目前保存于國家圖書館。
此外,大開本的元大德九年(1305年)陳仁子?xùn)|山書院刻本《古迂陳氏家藏夢溪筆談》也在展覽中展出,這部書裝幀非常有特色,書周邊有巨大留白,中間有字的書頁部分卻非常小,這樣有特點的裝幀留給了后人無窮遐思,有人猜測是否因為愛書,不希望傷及有字部分,還有人猜測是否因為刻書者特意留出天頭地角好寫筆記,但全書并未見有筆記,也并不知道是否這樣的裝幀是元代所特有。還有研究者研究發(fā)現(xiàn),此書的書頁經(jīng)過了特殊處理,紙質(zhì)中含有石灰質(zhì)等物質(zhì),雖然利于書籍保存,卻對人體有害。
頂級拓本多多
我國石刻歷史悠久,品種繁多,數(shù)量巨大,內(nèi)容宏富。保存石刻文獻(xiàn)的傳統(tǒng)方法是傳拓。傳拓也稱為椎拓,是古代的重要發(fā)明之一,其方法是用紙和墨從鑄刻的器物上捶印出所銘記的文字或圖案,它誕生于東漢至南北朝,成長于唐代,極盛于宋元明清。傳拓方法有撲拓和擦拓。拓本按照墨色分,有又黑又亮的烏金拓、又勻又淡的蟬翼拓、濃淡相間的鑲拓,以及朱拓、藍(lán)拓、套色拓等等,還有始于清朝乾嘉年間主要用以對青銅器進(jìn)行傳拓的全形拓,在特殊情況下采用的蠟拓等。本此展出的碑帖拓本,均是傳世頂級珍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