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央財經(jīng)大學社會發(fā)展學院副院長翁學東
“現(xiàn)在賣的風險很大,因為很可能賣在最低價,而只要有錢就可以選擇買入,就看是誰膽大了。”
6月5日上午11時許,剛剛在辦公室接受完《紅周刊》記者采訪的中央財大社會發(fā)展學院副院長翁學東看著電腦上的行情這樣判斷到,彼時經(jīng)歷了周一近千只股票的大跌,上午仍在繼續(xù)下跌,恐慌性拋盤使大盤最低曾探至3404點。
記者回到單位不久,就發(fā)現(xiàn)大盤果然很快開始強勁反抽,最終收出一個帶長下影線的光頭陽線,收于3767點。在對翁學東準確的預測感到驚訝之余,記者心中不由地暗想:也許正是由于其對投資者心態(tài)有著極準確的把握,才能在市場極度恐懼之時,保持著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冷靜和理性。
投資者為何會既恐懼又貪婪
《紅周刊》:中國股市前期幾次“利空”出臺都未能阻擋住牛市前進的步伐,但在上周三政府突然上調(diào)印花稅后應聲暴跌,市場出現(xiàn)了恐慌性拋盤,您怎樣看待股民的這種行為?
翁學東:上調(diào)印花稅我認為并不是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其出臺的時機可能就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實,市場“這匹駱駝”本身很強,前面有幾次這樣的經(jīng)驗,如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加息等,都沒有對市場產(chǎn)生多大的作用。而我也了解到在提高印花稅當天,很多投資者之所以還排隊去買,就是因為前面的經(jīng)驗告訴他,出現(xiàn)利空就賣掉股票會讓自己后悔的,這就形成了一種心理定勢,以至于見利空出臺反而敢大膽買入,以為大盤又會像以前那樣反彈回去。但是這次隨著時間的推移,經(jīng)過3個、4個跌停板后,投資者的心態(tài)又會發(fā)生很大變化。到了周一的大陰線時,很多投資者就已經(jīng)挺不住了,又陷入了極度的恐懼之中。
《紅周刊》:這就像華爾街所說,市場是由貪婪和恐懼兩種力量推動前行的。但是投資者怎么做才能克服這種貪婪和恐懼的情緒呢?
翁學東:貪婪和恐懼是人的一種情緒狀態(tài),之所以很難克服,是因為在投資者當中,存在一種社會比較。比如說盡管他意識到市場風險高了自己也出來了,但是周圍的朋友又賺了錢,這對他產(chǎn)生很大的刺激,時間長點,他就又忍不住進去了。實際上能否賺錢并不完全取決于能力和智商,也有一定的運氣成分。而且很多股民由于不了解整個市場的周期循環(huán),不知道什么時候該長線持有,什么時候該害怕,這造成了股民既貪婪又恐懼的心理。其實,這次下跌盡管比較迅猛,但它還是牛市當中的一次調(diào)整。
而很多新股民對牛市的看法就是只漲不跌,這是錯誤的,牛市當中的下跌也是非常慘烈的。如果是經(jīng)歷了1996年那波牛市的股民,應該很清楚這個道理。記得1996年年底股市在“十二道金牌”出臺后暴跌,當時是2個大陰線后又接著3個跌停板,我自己在5天之內(nèi)賠掉了全部資金的50%以上。盡管那一年我都在賺錢,但賺的都是小錢,而到了最后,在你的本金最大的時候,一旦下跌10-20%,你所賺的小錢早就回去了。這里面有一種漲跌幅的不對稱,因為基數(shù)不一樣。比如你賺了10%,10萬元變成11萬元,但如果再跌10%,就只有9.9萬元了,很多新股民都忽略了這個簡單的道理。
四大心理誤區(qū)導致決策失誤
《紅周刊》:對印花稅引起的股市“地震”,有人罵娘生悶氣,還有人按兵不動,靜待反彈。這反映出投資者怎樣的心理誤區(qū)?
翁學東:心理學有一個研究,在市場剛下跌的時候,股民被套的情緒反應是最強烈的。管理層在周一即出臺安撫性的利好文章,雖然迎合了普通投資者的心理,但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會誤導散戶當天看了這些文章后不賣出,結(jié)果又要忍受隨后的下跌。因此,政府官員也應該了解投資心理學再去做決策。股民之所以對政策產(chǎn)生反感和不信任,就是因為他們管理技巧不夠,或者說對投資者的心理狀態(tài)考慮不夠到位。
因此,我很理解股民的怨氣,我在1996年也跟他們一樣,但于事無補,重要的是套牢之后該怎么辦。在股票市場上,你要隨時認為自己是一名將軍,而對將軍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決策。當發(fā)現(xiàn)大風險來臨的時候,毫不猶疑甚至在跌停板出貨才是正確的做法,但很少有人能做到這點??梢哉f,有四大心理誤區(qū)影響了投資者的正確決策。
《紅周刊》:能具體解釋一下嗎?
翁學東:第一大心理誤區(qū):心理定勢過強。其實,在印花稅上調(diào)的當天,投資者還是有機會賣掉股票的,因為很多股票并不是一開始就封死在跌停板的,不是沒有機會出逃。
如果第一天沒有賣出,這只能說明你在判斷市場上出現(xiàn)了問題,有著太強的心理定勢。但是第二天為什么還不賣出?這就牽涉到第二大心理誤區(qū),即參考點的選擇有誤。很多股民的參考點不是市場,而是自己投入的本金。因為不能接受這種“先賺后賠”的現(xiàn)實,股民惟一的辦法就是持股不動。這是因為投資者不愿意承認自己做了一次失敗的投資。其實,每只股票都好比一個“心理賬戶”,在下跌的時候,投資者會選擇賣掉獲利的股票,而不是被套的股票,結(jié)果導致“跑掉的全是黑馬,抱住的全是垃圾”。
第三大誤區(qū)就是“害怕后悔”。有的投資者也認識到目前點位實在太高,但真的等到?jīng)Q策的時候,又遲遲無法動手,這是為何?因為他認為自己賣了股票后,萬一市場又漲了,他就會覺得很難受,會后悔,這就是投資心理學上所說的“害怕后悔”理論。而人們之所以有從眾心理和羊群效應,都跟“害怕后悔”有關。證券市場是一個概率性事件,個人決策總會有錯的時候。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發(fā)現(xiàn)跟大家保持一致是最安全的,要錯大家一起錯,這是一種心理上的安全,不僅是個人投資者,機構(gòu)也是如此。正是由于從眾是一種代價最小的行為方式,所以最后很容易形成市場上的追漲殺跌。
第四大心理誤區(qū)是輕信所謂的內(nèi)幕消息,尋找確定性。這次股民不愿意賣股票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依據(jù)所謂的內(nèi)幕消息。比如說有人告訴你這只股票現(xiàn)在從15元能漲到30元,如果這個人有點名聲又是操盤手,你就覺得這個消息一定是可信的,因為他前期推薦的股票也漲得很猛。投資者往往把賺錢歸功于某個人士,卻忘記是大牛市造就了你賺錢。但為何股民喜歡根據(jù)消息去操作呢?就是因為證券市場是風險市場,而投資者需要一個確定性。有了“內(nèi)幕”消息后,他的心里就踏實了。但這個“踏實感”也是在每一波牛市頂部套牢股民的一個重要原因。
習得性無助可能導致高位套牢
《紅周刊》:其實除了您所說的這些心理誤區(qū)外,就我們和股民的交流看,很多新股民之所以在4000點以上的高位入市,以及在調(diào)整中寧愿被套也不出局,就是基于奧運會召開前行情不會大跌的信念。
翁學東:政府并沒有承諾奧運會前股市不會大跌,這其實是一些投資者過分樂觀的想象。他們之所以難以從市場走勢上客觀地分析,是因為人在接受相反信息的時候是很痛苦的,要在內(nèi)心進行激烈的沖突。比如在買了股票后,人們往往只接受對自己有利的信息,而會將不利的信息一概地忽略掉,甚至不愿意聽別人說到反面意見。這與人對信息的認知有關系。一般來說,一個人如果只進行選擇性認知,最終結(jié)果就是不顧市場現(xiàn)實,即使到了最后變盤的時候,他也覺得是最不可能變盤的時候。所以新股民認為奧運會前市場不會大跌的想法是盲目樂觀的。
《紅周刊》:我們注意到,很多被套牢的股民尤其是是新股民在一開始會感到茫然失措,在經(jīng)歷過幾個跌停板后,卻都變得麻木了,這從心理學上有何解釋?
翁學東:新股民沒有經(jīng)歷過這樣的暴跌,一開始的時候會感到很恐怖,到了最后可能就變成了心理學上所說的“習得性無助”。當股民形成一定的思維方式后,一旦市場發(fā)生了變化,他會發(fā)現(xiàn)之前有用的信息似乎都錯了。這時候股民會產(chǎn)生一種消極的心態(tài),就是什么也不做,持股不動,這樣的行為就是“習得性無助”。因為他任何一個行為都有可能挨市場的悶棍,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不作為。這也是股民在高位套牢的根本原因。
《紅周刊》:那么對于已經(jīng)被套的投資者來說,目前應該怎么辦?
翁學東:在行情已經(jīng)連續(xù)下跌了幾日后,絕對不能賣股票,因為很可能賣在最低價。此時連續(xù)跌停的股票只要一開板,就會有一個報復性的反抽,如果買入的話,會是一個非常好的短線機會。但是要注意,對于那些跌幅較大的股票一定要在它反抽乏力時出貨。如果反抽幅度比較大,最好就在當天就出,也可以留一部分第二天出。大調(diào)整來臨時,現(xiàn)金為王是最好的策略。有了現(xiàn)金,就有了下次利空時搶入的機會。如果持股不動做長線,就要視手中具體的品種而定。我認為,牛市還會回來,而且還會創(chuàng)新高。但現(xiàn)在說這個可能會對一些投資者造成誤解,他們會認為既然將來股市能創(chuàng)新高,那我現(xiàn)在被套牢的股票就不拋了。對不起,將來指數(shù)創(chuàng)新高的時候,你手中的股票未必能夠解套,因為那時候行情的熱點已發(fā)生變化了。
炒股能磨煉人的性格
《紅周刊》:今年一季度A股開戶數(shù)激增,股市成為“錢多人傻速來”的地方。從心理學上看,是否所有的人都適合炒股呢?
翁學東:除了極少數(shù)抑郁質(zhì)的人神經(jīng)比較脆弱不適合炒股外,大部分性格的人都可以做股票。其實炒股對人的性格是一種磨煉,它會讓你很快發(fā)現(xiàn)自己的某些弱點。有些人不適合做股票是因為他的神經(jīng)比較脆弱,比如抑郁質(zhì)的人像林黛玉,稍有大的動靜就吃不好飯睡不好覺。除此之外,也牽涉到每個人對金錢的看法。
《紅周刊》:您認為投資者在股市中應該如何擺正心態(tài)?
翁學東:改革開放后,我國老百姓看到西方國家居民富裕的生活水平,所以老想快速賺錢。其實如果是自己的錢做股票而不是貸款借錢,心態(tài)就不會太壞,即使一時被套,無非是賺錢的過程變長了,只要不斷努力,還會慢慢地把損失彌補回來的。但如果是借錢炒股的話,就很難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賭性就更強。一旦虧損,翻本的欲望更加強烈,但越想翻本就越難以翻本,形成惡性循環(huán)。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心理狀態(tài)都跟投資行為有密切的聯(lián)系。在生活中老犯的毛病,在投資過程中也會犯。如果解決了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問題,投資效果和水平就會有很大的提高。美國1987年股災的時候,華爾街附近的心理咨詢中心非常火爆,當時操盤手都非常痛苦,頭痛、背痛,其實這些都是心理障礙。在這次下跌過程中,尤其是對新股民來說,可能需要心理或其他的幫助,進行心理調(diào)節(jié)。不過,我倒是認為這次下跌對于沒有經(jīng)歷過市場風險的人,是一筆非常有價值的個人財富,有了這種經(jīng)驗和體會,就會為你下次逃脫風險打下良好的基礎。(江紅霄 張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