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國家倡導節(jié)能減排,很多地方的污水處理廠都設計了中水回用設施。但是,這些設施大多也只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回用水成本、管網建設、處理效果等各種因素,讓中水在很多地方成為了無法實現(xiàn)的“空中之水”。怎樣才能提高中水回用率,改變有水卻無用武之地的窘境,北京市在迎接2008年奧運會的同時,也探索出了一條新的道路。
您也許不知,如今走在北京街頭,路邊的噴泉景觀、灑水車以及園藝工人的澆花用水,已不再是讓人“心疼不已”的自來水,而是循環(huán)利用的“再生水”。
據北京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北京市共建成再生水廠4座,水泵站兩座,鋪設管線325公里,日供水能力達96萬立方米,再生水回用率達50%。其中2006年全市再生水用量達3.6億立方米,預計2007年將達4.8億立方米。
北京已成為全國再生水利用率最高的城市。
再生水注入奧運公園
在北京排水集團的項目表上,可以看到即將投資17億元用于9座再生水廠和近500公里管線建設的計劃。
今年5月,北京清河再生水廠的高品質再生水源源不斷的注入奧運公園龍形水系,標志著北京再生水利用又一次取得突破性進展。記者近日隨北京市水務局有關人員來到北京清河再生水廠,這是北京市規(guī)劃的9座再生水廠之一,也是目前國內供水規(guī)模最大、品質最高的再生水廠。它的處理規(guī)模為8萬噸/日,以清河污水處理廠二級處理的出水作為水源,經過深加工后達到回用要求,深度處理出水主要向奧運公園水面提供景觀水體的補充水,同時向海淀區(qū)及朝陽部分區(qū)域提供市政雜用水——這樣一來,每年可節(jié)約清潔水源3000萬立方米。
在廠內記者看到,經過超濾膜過濾、活性炭吸附、臭氧脫色消毒工藝后的水,肉眼看上去和清水沒什么差別,無色無味,清澈透明。采用這種膜法工藝,可以有效地節(jié)約資源,對于景觀水體的建設和污水資源化有著重要意義。
據北京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的工程師介紹,5年來這個院推出4項再生水回用新技術,承擔的“關于高碑店污水處理廠處理水資源化再利用的研究”,在全國首次完成大型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與此同時,在工程應用方面吸收國內外先進的技術經驗,通過運用微絮凝過濾、浸沒式膜處理、膜生物反應器、雙膜處理等技術,形成了自己的技術特點,使北京在全國再生水利用技術方面保持了領先地位。
在清河再生水廠廠門不遠處,記者還注意到,路邊的中水智能加水機旁,一輛市政灑水車正在加水。為了推廣中水利用,方便用戶的使用,從2004年開始,北京排水集團中水公司研制了智能加水機,作為對管網供應方式的補充手段,基本滿足了市政環(huán)衛(wèi)、園林綠化、洗車、施工降塵等用水需求。目前北京共有20臺這樣的加水機,主要集中在方莊、酒仙橋、清河等流域,用戶購買水卡后,可直接就近取水。利用中水回用,價格比自來水便宜,受到了如北京市園林局、北清集團機掃第二分公司等多家單位的青睞。2006年,加水機供水總量為6.5萬立方米,到2008年預計達到60臺左右,完全可以滿足奧運需要。
種地用上再生水
去年11月,北京大興區(qū)的農民種地時也用上了循環(huán)的再生水。
2006年底,大興區(qū)南紅門灌區(qū)農業(yè)利用再生水工程開工建設,設計日引再生水30萬立方米,灌溉農田20萬畝,年可減少地下水開采6000萬立方米。再生水主要用于小麥、玉米等大田作物灌溉,同時灌溉牧草等飼料性植物以及喬、灌、草等園林綠地。
記者在南紅門灌區(qū)看到,這里一改往日的臟亂差,映入眼簾的是碧波蕩漾,蘆葦片片,草綠花紅,一派賞心悅目的景象。渠道兩側經過綠化整治,水生植物、河坡灌木、河岸喬木相應成趣;巡河路平平展展也為兩岸群眾出行帶來了便利。再生水不僅改善了地表水環(huán)境和河道兩側環(huán)境,也使流域內城鎮(zhèn)的居民生活質量隨之提高。
位于北京市房山區(qū)的牛家村,在新農村建設的同時,村級水務工程建設也及時跟進。通過鋪設村級給水管網引水入戶,家家都喝上了合格水,保障了農村飲用水安全。農民終端用水戶安裝節(jié)水龍頭,有效節(jié)約了水資源。在長陽農民用水協(xié)會牛家村分會的管理下,村里建立了“一戶一表、定額管理”的管理機制,實行用水計量、按月交費,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節(jié)水積極性和節(jié)約用水的觀念。距離牛家村不遠的保合莊村,同樣通過新建排水管道,對全村178戶的旱廁進行改造,將生活污水收集回用于沖廁,實現(xiàn)農村廁所無害化。同時,在村西建成無動力污水處理站,生活污水在此得到有效處理,出水水質達到國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標準》,處理過的中水,用于周邊農田的綠化灌溉,大大減少了灌溉工程中水資源的浪費,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
改變城鄉(xiāng)分割部門分割局面
北京是嚴重缺水的大城市,人均水資源不足300立方米。1996年~2006年,北京連續(xù)8年干旱,年平均降雨450毫米,可利用的水資源減少1/4。面對如此嚴峻的缺水形勢,北京市以科學發(fā)展觀為統(tǒng)領,統(tǒng)一管理體制,統(tǒng)籌水資源保護、管理和利用,建設循環(huán)水務,收到了顯著成效。
長期以來,北京的水資源管理城鄉(xiāng)分割、部門分割,“管水的不治水,供水的不治污”。為此,北京市組建區(qū)、市水務局,統(tǒng)籌全市水資源保護,統(tǒng)一水源,實現(xiàn)輸水、供水、節(jié)水、排水、污水處理、再生水利用的全過程管理;按流域建立114個水務站,監(jiān)管流域內的河道綜合整治工作,建立3298個農民用水協(xié)會,政府出資聘用了10800名農民管水員,把各項管理落到實處。
擴大再生水的綜合利用,是北京市首要攻克的難題。
近年來北京相繼建成6座中水廠,日生產能力達57萬立方米,每年建設中水管線50多公里,累計600多公里的再生水管線已初具規(guī)模。同時,膜處理技術的應用,使得中水回用水質安全優(yōu)良,為進一步擴大利用提供了技術保障。
加快建設再生水利用重點項目,也是搞好循環(huán)水務的主要環(huán)節(jié)。2006年北京建成6廠中水西送工程,日供8萬立方米中水給高井、石景山電廠;建成大興20萬畝再生水灌區(qū),年利用再生水1億立方米;每年2000萬立方米用于綠化和市政管理,6000萬立方米中水補充城市公園、河湖用水。僅去年北京全市利用再生水達3.6億立方米,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首次突破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