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人均耕地1.4畝,僅為世界人均5.5畝的四分之一;人均糧食占有量318公斤,只是美國人均1213公斤的四分之一。糧食總體上處于緊平衡,長遠來看不宜將糧食作為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來源。我國有大量未利用土地,根據(jù)全國土地資源調查辦公室統(tǒng)計,我國有荒草地7.39億畝、鹽堿地1.53億畝,總量占耕地面積的一半。利用這些土地種植耐干旱、耐貧瘠、且適種范圍廣的薯類、甜高粱等作物,發(fā)展非糧燃料乙醇,潛力巨大。針對這些基本國情,國家提出了不人爭糧、不與糧爭地,原料多元化,實現(xiàn)持續(xù)發(fā)展的原則。
一、薯類
紅薯
木薯
薯類作物富含淀粉質,是生產乙醇的原料之一,主要包括木薯、甘薯。薯類作物耐干旱、耐貧瘠,可在坡地、旱地種植。據(jù)中國農業(yè)部統(tǒng)計,適于種木薯的廣西、云南、海南、廣東、福建等五省可利用地2億畝,可生產1000萬噸燃料乙醇;甘薯的適種范圍更廣,我國甘薯每年種植面積700萬公頃,歷年產量在2.8~2.9萬噸左右(折標糧計),分布在四川、重慶、陜西、湖北、河南、山西、安徽、河北等中部地區(qū)。因不能及時消化,在甘薯高產地,每年都有大量甘薯爛掉、浪費。
|